两大维度解码广州前三季度经济:新动能释放潜力,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三成

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 广州报道

广州市统计局近日公布前三季度广州经济运行情况。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前三季度,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1769.84亿元,同比增长4.2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1.86亿元,增长4.1%;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590.42亿元,增长1.7%;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977.56亿元,增长5.1%。

今年以来,在拉动经济的“三驾马”中,投和出口对广州经济增长发挥主力作用。投方面,前三季度广州固定产投同比增长3.3%,工业投连续21个月保持双位数增长。外贸方面,前三季度,广州外贸进出口总值8153.5亿元,同比增长7.4%。但在生产方面,前三季度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仍处于负增长区间。

广东财经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黎友焕表示,广州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。这一方面有国际因素,世界经济开始进入收缩期,外部环境面临一系列的发展压力;从内部情况来说,广州产业转型升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,广州经济发展还面临动力源泉培育不足、内源型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。

广州市统计局表示,总的来看,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平稳,部分领域新动能崛起、新赛道加速,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。但不同产业间、产业内部间恢复不均衡现象仍较明显。下一阶段,仍需统筹稳增长与高质量,兼顾提能级与增活力,坚持产业引领、需求牵引、项目带动,努力推动全年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

看结构,产业转型换挡

前三季度,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.0%。广州市统计局在解读数据时表示,广州在高质量发展必经的转型换挡道路上,全市经济既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构性问题,又蕴含转变方式、优化结构、积势蓄能的积极变化。

产业是最直观的反映。前三季度,广州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6.4%。

在电动化、智能化趋势下,既看到广埃安跃升成为全球新能源市场销量前三,带领广州新能源、多功能乘用(MPV)前三季度实现产量分别增长1.1倍和26.3%;更看到广州合企的转型箭在弦上,截至今年8月,广丰田、东风日产等广州合企仍以燃油和混动型为主,新能源销量只占一小部分。

广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半年业绩发布会上曾坦承,今年上半年,广整体销量和收益面临严峻挑战,主要原因是合企转型升级滞后。

事实上,从2022年开始,广州合企相继启动了电动化转型的战略,投入的成果仍待见效。以广本田为例,全新电动工厂项目下半年将进入机电安装、设备导入施工阶段,并计划于2024年投产。今年8月,广丰田也与丰田中国、小马智行就年内成立新的合公司达成协议,将生产合纯电Robotaxi辆。

从投来看,广州产业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还在于产业链向纵深拓展。今年以来,广自主电驱产业化、小鹏零部件产业园、湾区氢谷二期等项目提速建设,带动零部件行业投增速逐月攀升,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4.0%,占制造业投的比重超过一半,“整强零弱”局面加快破局。

广东省流通协会会长严斐表示,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不仅指新能源,燃油、混动也要高质量发展。“补贴政策可充分顾及燃油、纯电、混动型,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空间。”

今年以来,广州通过转型升级释放动力还有生物医药产业。前三季度,剔除新冠检测试剂生产影响后,其他医药制造业增长较好,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1.0%。

广州正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高地,百济神州、康方药业、贝恩医疗、天普生化、龙沙制药等具有高研发投入特征的生物药品企业逐步释放产能,成为广州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。

9月工信部公示的第五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中,广州入选的从事生物药品制造、制药专用设备制造、医疗仪器设备制造的企业明显增多,合计占入选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接近10%,折射出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培育效能逐渐提升,产业生态不断完善。

此外,前三季度,广州电子产品制造业稳步恢复,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2.0%,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.4个百分点。部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较快增长,工业机器人、服务机器人、显示器、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42.4%、40.3%、31.1%和14.7%。

整体来看,前三季度,广州“3+5”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6663.55亿元,占GDP的比重稳定在三成以上。

在工业生产承压的环境下,广州通过持续投推进产业迭代。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,广州完成固定产投同比增长3.3%。分领域看,工业投同比增长21.0%,这也是自2022年以来,广州工业投连续21个月保持双位数增长,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增长28.2%。

从市场环境来看,当前广州经济保持稳定运行仍有两大积极因素。

一方面是,生产需求企稳回升。前三季度,广州市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回升至98.2%,比上半年提升1.0个百分点,规上工业产成品库存1-8月(错月数据)增长1.6%,比1-5月回落3.4个百分点,显示工业企业去库存周期缩短。

另一方面是,经营主体稳,民营企业韧性增强。截至9月末,广州经营主体总量达334.59万户,同比增长7.2%,其中新增新设立“四上”企业934,同比增长19.1%。广州规上民营工业企业率先企稳,实现产值增速自6月由负转正后稳步提升,前三季度同比增长4.2%。

看流量,城市活力加速回升

前三季度,广州人流、客流加速回归,城市活力增强也带动了商贸服务业发展。

受三季度暑运和中秋、国庆假期节前出行高峰的带动,前三季度广州交通运输业延续快速增长态势,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9%,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.7个百分点。

从运输数据来看,广州客运规模回升迅猛,前三季度客运量达22841.64万人次,增长65.6%;货运增长稳定,全市货运量达67267.78万吨,增长1.5%。其中,铁路、航空货运量分别增长6.4%和12.2%。

消费市场逐步恢复活力。前三季度,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237.54亿元,同比增长6.4%。

一个趋势是,线上线下融合正在为广州培育多元、时尚、高端的消费场景,也是广州持续焕发现代商贸业活力的基础所在。

分业态看,前三季度,广州线下消费增长平稳,限额以上商超百货类企业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3.3%。线上消费持续活跃,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、住宿餐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分别增长11.5%和21.7%。

抖音直播平台数据显示,广州每日直播带货品类超过100万种,其中9项排名全国第一,主要集中在美妆护肤、服装鞋帽、居生活、母婴用品、个护清、礼品箱包等领域。

以短视频、电商直播、网络游戏为代表的文化服务消费规模日益壮大,近年来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合计营收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。

黎友焕认为,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是结合源禀赋优势做出的重要决策,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动力源泉,对广州未来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。

“广州应该利用国际商贸都的优势,发挥枢纽中心的产业带动作用,利用商贸都作为纽带推动各个产业的发展。以商贸促进工业、以商贸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全面性发展,这是充分发挥商贸溢出效应的重要方式。”他认为,推动服务业的全面发展,不仅要推动消费性服务业,更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
今年以来,广州服务业快速增长,尤其是创新创意服务表现亮眼。

两大维度解码广州前三季度经济:新动能释放潜力,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三成

1-8月(错月数据),广州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.5%。重点行业中,互联网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4.5%;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持续向好,同比增长10.9%,其中旅行社、会展业复苏势头强劲,分别增长1.2倍和90.6%。

对此,黎友焕进一步建议,广州应该进一步利用好汇聚一大批金融机构、企业总部、科研院所的优势推动经济和产业发展,“怎么来充分发挥这些机构的作用,尤其是通过相互协同、融合发展,获取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用也值得广州重视。比如,中国科学院在广州有一系列的研究所,科研力量雄厚,利用技术赋能当地经济尤其是产业升级的发展,这方面的作用一直都没有被挖掘和充分利用。”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:https://che83.com/gouche/27165.html